曲单
音轨号 | 播放 | 喜爱 | 曲目名称 | 艺术家姓名 | 购买 | 选项 | 时长 | 听众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1 | Oh my, what a shame |
|
|
4:43 | ||||
2 | Drifting On My Land |
|
|
3:02 | ||||
3 | Eagle |
|
|
3:59 | ||||
4 | Were you there |
|
|
3:55 | ||||
5 | Sky high mountain blues |
|
|
7:27 | ||||
6 | Lai sue |
|
|
4:46 | ||||
7 | Can't find my way home |
|
|
4:56 | ||||
8 | Put your hand in hand |
|
|
3:15 | ||||
9 | Hallelujah |
|
|
4:21 | ||||
10 | Power In Me |
|
|
4:58 | ||||
11 | 臍帶 |
|
|
5:12 |
相似专辑
外部链接
关于此艺术家
胡德夫
2333 位听众
1950年生于台东新港,被誉为“台湾民谣之父”。1970年,胡德夫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。一进大学,他就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。 当时,他的父亲准备开刀动手术。为了给父亲凑手术费,胡德夫四处找地方赚钱。恰好万沙浪服完兵役,重返歌坛,要在六福客栈酒吧重组乐队,需要一个合音的人。驻唱六福客栈几个月后,万沙浪凭《风从哪里来》一夜成名,成名的概念是,歌手一般一个月赚3000元,万沙浪赚3万元。胡德夫回忆说。万沙浪成名后,不继续弹唱,乐队正式解散,胡德夫得再找工作。 其实他已有了两份工作:白天在纺织厂当文书,负责撰写对外贸易信件;周五晚到朋友的铁板烧饭馆看店。后来,他得到第三份工作———哥伦比亚驻台机构的咖啡厅驻唱。这三份工作加起来,月收入约3000元,刚好够他父亲10天的医疗费。咖啡厅请人每周一三五唱拉丁歌曲,反响不错,这个唱拉丁歌曲的也认识胡德夫,就推荐他每周二四六晚上来唱。没有人竞争,胡德夫顺利地拿到这份工作———在酒吧角落里哼唱一些美军电台常播的英文歌。来喝咖啡的人很多,来听歌的艺术家更多,“洪小乔在整理歌谱,胡茵梦在想有没有机会上台,张杰在画荷花,张艾嘉逃学过来听歌”,那时包括胡德夫在内,都是学生。 身兼三职的生活过了差不多5年,胡德夫认识了李双泽———跟他同岁的美术系学生。李双泽和胡德夫一见如故,他劝胡德夫少唱英文歌,多唱卑南族自己的歌。 “他让我… 了解更多
1950年生于台东新港,被誉为“台湾民谣之父”。1970年,胡德夫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。一进大学,他就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。 当时,他的父亲准备开刀动手术。为了给父亲凑手术费,胡德夫四处找地方赚钱… 了解更多
1950年生于台东新港,被誉为“台湾民谣之父”。1970年,胡德夫进入台湾大学外文系。一进大学,他就爱上了英国民谣和西洋音乐。 当时,他的父亲准备开刀动手术。为了给父亲凑手术费,胡德夫四处找地方赚钱。恰好万沙浪服完兵役,重返歌坛,要在六福客栈酒吧重… 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