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似艺术家
-
于魁智
144 位听众
于魁智,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,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,回族。母亲是音乐教师的他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,未满十岁便被选进沈阳京剧院,13岁担任现代京剧《大橹歌》的儿童主角,16岁成为沈阳京剧院二团的演员,17岁时从沈阳站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,当时的他是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的… 了解更多于魁智,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,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,回族。母亲是音乐教师的他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,未满十岁便被选进沈阳京剧院,13岁担任现代京剧《大橹歌》的儿童主角,16岁成为沈阳京剧院二团的演员,17岁时从沈阳站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北京报考中国戏… 了解更多于魁智,中国京剧院老生演员,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,回族。母亲是音乐教师的他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天分,未满十岁便被选进沈阳京剧院,13岁担任现代京剧《大橹歌》的儿童主角,16岁成为沈阳京剧院二团的演员,17岁时从沈阳站了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北京报考中国戏曲学院,当时的他是在火车站候车室里的长椅上度过漫漫长夜的,饥渴之时… 了解更多 -
马连良
76 位听众
马连良,男,京剧老生。字温如。回族,回回名尤素福。北京人。 马派艺术简介 马连良成名于20年代,享誉数十年不衰。他的演唱艺术世称“马派”,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。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,独出心裁,加以融会贯通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,“美”是它的核心… 了解更多马连良,男,京剧老生。字温如。回族,回回名尤素福。北京人。 马派艺术简介 马连良成名于20年代,享誉数十年不衰。他的演唱艺术世称“马派”,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。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,独出心裁,加以融会贯通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… 了解更多马连良,男,京剧老生。字温如。回族,回回名尤素福。北京人。 马派艺术简介 马连良成名于20年代,享誉数十年不衰。他的演唱艺术世称“马派”,是当代最有影响的老生流派之一。马连良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,独出心裁,加以融会贯通,形成了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完整表演体系,“美”是它的核心。马连良原宗谭鑫培,早年曾受萧… 了解更多 -
梅兰芳
103 位听众
梅兰芳(1894~1961),京剧表演艺术家。名澜,字畹华。江苏泰州人,长期寓居北京。出身于梨园世家,8岁学戏,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,11岁登台。工青衣,兼演刀马旦。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。并刻苦学习昆曲、练武功、练功,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,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… 了解更多梅兰芳(1894~1961),京剧表演艺术家。名澜,字畹华。江苏泰州人,长期寓居北京。出身于梨园世家,8岁学戏,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,11岁登台。工青衣,兼演刀马旦。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。并刻苦学习昆曲、练武功、练功,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… 了解更多梅兰芳(1894~1961),京剧表演艺术家。名澜,字畹华。江苏泰州人,长期寓居北京。出身于梨园世家,8岁学戏,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,11岁登台。工青衣,兼演刀马旦。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。并刻苦学习昆曲、练武功、练功,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,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,对京剧旦角的唱腔、念白、舞蹈… 了解更多 -
吴静
406 位听众
优秀青年歌唱演员。 一九八五年加盟东方歌舞团。一九八六年作为中国现代青年歌手出访日本,获得极大成功。她的演唱风格多样、音色甜美圆润、柔和动听。 她以一首电影《青春祭》中的主题曲:《青青的野葡萄》而初露头角,又为电视剧《西游记》配唱《何必西天万里遥》、《女儿情》等插曲,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。… 了解更多优秀青年歌唱演员。 一九八五年加盟东方歌舞团。一九八六年作为中国现代青年歌手出访日本,获得极大成功。她的演唱风格多样、音色甜美圆润、柔和动听。 她以一首电影《青春祭》中的主题曲:《青青的野葡萄》而初露头角,又为电视剧《西游记》配唱《何必西天万里遥》、《… 了解更多优秀青年歌唱演员。 一九八五年加盟东方歌舞团。一九八六年作为中国现代青年歌手出访日本,获得极大成功。她的演唱风格多样、音色甜美圆润、柔和动听。 她以一首电影《青春祭》中的主题曲:《青青的野葡萄》而初露头角,又为电视剧《西游记》配唱《何必西天万里遥》、《女儿情》等插曲,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。她演唱的日本演歌《浪花节的人生… 了解更多